logo

logo

专注于智慧电力事业、产学研深度融合

向奋斗者致敬,开放合作、成果共享清能战略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清能视界 | 澳洲NEM市场改革:多层次交易风控体系(四)

发布时间: 2025-10-31 浏览:21 来源:

抬头.png


本文约3593个字,阅读约需7分钟

作者:清能互联 咨询部


电能“即发即用”,无法大量储存的物理特性,决定了电力市场“先交易、后交割”的结算特征。实物与资金流异步,叠加交易规模庞大、电价波动频繁等因素,导致市场主体履约能力的不确定性骤增,市场运营风险攀升。AEMO作为结算对手方,必须建立一套审慎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以防个别主体违约引发连锁反应,威胁整个电力系统的资金安全与稳定运行。随着能源转型纵深推进,AEMO也在持续升级信用管理机制,在激发市场活力与防范系统性风险之间“走钢丝”,寻求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本篇将带领读者深入NEM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核心,一览其运行机理,并透视AEMO如何绘制一幅动态演进的“信用风控蓝图”,为复杂多变的电力市场精准护航。


一、审慎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NEM构建了一套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图片1.png

图1 审慎信用风险管理


该框架始于事前准入控制,市场参与者可提供银行信用证等信用支持,以满足AEMO的信用标准,符合入市条件。


在此基础上,AEMO设定了明确的审慎管理目标,并以此建立方法论,通过综合考量交易规模与市场波动等因素,构建核心风控指标——最大信用限额(MCL) 。该指标可进一步拆解为覆盖常规经营风险的未结清限额(OSL) 和极端情形下进行风险缓冲的审慎保证金(PM),共同构成信用风险的核心防线。市场主体的信用担保至少覆盖其MCL。


进入事中动态监控阶段,AEMO实时追踪市场参与者的交易限额(Trading Limit),即参与者的信用担保扣除PM值后的实际剩余信用额度。一旦风险敞口逼近或超出限额,将立即触发补缴通知,确保风险被及时发现和化解。其与OSL的区别是:OSL是满足风控目标的理论阈值,而交易限额直接依赖于市场主体提供的信用担保,是实际经营中必须严守的信用边界。


最后是事后违约处置。若参与者发生违约,AEMO有权处置其事先提供的信用担保或采取罚金等措施进行处置,以覆盖损失,维持系统稳定。


“双保险”机制在保障市场参与者信用安全的同时,增强了对价格和负荷波动的适应能力。交易限额的动态实时监控和快速补缴机制,则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对信用风险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有效支撑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背景下的市场稳定运行。


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2.1 入市门槛:合规信用资质


在进入电力市场开展交易和结算活动之前,市场参与者(对AEMO具有净负债支付义务,如:零售商购电或发电商因重分配交易或负电价产生支付等)必须满足AEMO设定的信用标准:参与主体须在澳洲设立常设机构,遵循法律管辖,且具备AEMO认可的信用评级(如标普A-1级及以上或穆迪P-1级及以上,通常为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不存在破产、托管或诉讼豁免等影响法律追偿的情形。


若市场主体无法满足该标准,须借助第三方向AEMO提供信用担保(Credit Support),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市场主体的MCL。担保形式通常为担保函或银行信用证。同样地,提供信用支持的第三方也须满足AEMO的信用标准。


尽管以银行担保为核心的信用支持为市场结算提供了第一道防线,但也存在短板:其一,银行担保申请流程复杂、审批周期长,对申请者的信用情况和资金实力要求严格。这使许多中小企业(如小型零售商)进入市场受阻,从而抑制了市场活跃度与竞争性。其二,应急弹性不足。当参与者信用状况发生临时变动需更新担保时,银行担保流程冗长、灵活性低,反而增加因未能及时提供担保而触发违约事件的风险。


  • 灵活担保方案:允许现金支持


2025年6月,AEMC对信用担保安排作出修改,允许市场主体以现金提供信用担保。新规将于2026年11月生效,2027财年现金担保最高额度为2000万澳元。AEMO会根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灵活调整每个财年的现金担保额度。


新规落地后,市场参与者可根据资金状况灵活选择更经济的信用支持方式,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市场参与度,并进一步激活零售竞争,最终惠及广大消费者。


2.2 管理目标:审慎信用标准


AEMO信用风险管控的目标是将市场参与者发生信用风险事件的概率控制在2%以内,确保市场符合审慎标准。信用风险事件是指在任何一天,市场参与者未结清的账单金额超过OLS,且在接下来的7天反应期内未能及时补救,最终导致未结清金额超过其MCL的情形。


  • “双保险”设计:OSL与PM共筑风险防线


为实现审慎标准,AEMO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建模分析,为每个市场参与主体设置MCL。该指标基于参与者的交易规模、负荷价值、价格波动、重分配交易等因素确定,代表最大信用风险敞口。


最高信用限额(MCL)由未结清限额(OSL)和审慎保证金(PM)两部分构成,形成风险防控的“双保险”:


  • 未结清限额(OSL):基于市场参与者历史负荷、发电、重分配及辅助服务交易数据,结合区域预测电价和波动率,预估其未来特定时间窗口内可能产生的未支付负债总额。考虑到首个计费账单从生成(7天计费周期)到完成支付(20个工作日支付周期,即28个自然日)期间,市场主体还同时承担多个新计费账单的支付,因此OSL的时间窗口与NEM账单结算周期保持一致,设置为35天,以覆盖常规经营下的潜在风险。OSL是判断参与者信用状况是否健康的“警戒线”。


  • 审慎保证金(PM):计算逻辑与OSL类似,但风险覆盖期调整为7天的反应期。该指标旨在覆盖参与者触发OSL阈值后、发生实际违约被AEMO暂停交易资格前产生的新负债,是为AEMO提供处置风险所需的“安全缓冲垫”。未结清限额(OSL):基于市场参与者历史负荷、发电、重分配及辅助服务交易数据,结合区域预测电价和波动率,预估其未来特定时间窗口内可能产生的未支付负债总额。考虑到首个计费账单从生成(7天计费周期)到完成支付(20个工作日支付周期,即28个自然日)期间,市场主体还同时承担多个新计费账单的支付,因此OSL的时间窗口与NEM账单结算周期保持一致,设置为35天,以覆盖常规经营下的潜在风险。OSL是判断参与者信用状况是否健康的“警戒线”。


MCL的计算一般是基于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区域电价波动等因素,并按季节(夏/冬/过渡季)动态调整参数,以确保符合2%的审慎标准。在某些情况下,考虑业务特征和交易规模较小等因素,MCL采用简化方法(如市场网络服务商MNSP)或固定值(如需求响应服务商DRSP)计算。


MCL不设置固定数值上限,但和PM一样不得为负值,OSL可为负值但绝对值不得低于PM。AEMO至少每年审查一次MCL设置合理性。


  • 方法论演化:风控精细化与效率化兼顾


  • 重分配交易全额抵扣:

在早期实践中,原有的审慎保证金计算未能充分考虑参与者通过重分配交易对冲风险头寸的实际情况,导致信用支持要求可能高于实际风险。因此,自2017年7月1日起,AEMO优化了计算方法,允许能量和金额抵消重分配进行全额风险对冲抵消。这一调整使信用评估更加精细准确,减少非必要资金占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 MCL动态重新评估机制:

AEMO基于历史数据,通过统计模型预测区域参考价格及波动性,从而计算各市场主体的MCL。原机制仅在负荷或重分配交易发生变化时允许调整MCL,未考虑极端市场价格变动对风险敞口的影响。显然,高比例新能源渗透下,极端电价频发且难以捕捉,MCL可能偏离主体真实风险敞口,无法满足审慎目标。

2023年5月,AEMO引入MCL动态重新评估机制,以应对极端市场条件下的风险变化:当市场主体过去21天的平均实际负债超过其提供的信用支持水平时,AEMO有权对MCL重新评估并予以上调,匹配市场主体真实负债水平。该机制填补了原有规程的漏洞,确保在极端市场条件下,信用支持能够动态覆盖真实风险敞口,显著增强电力市场的稳健性。


  • 纳入辅助服务交易:

随着IESS推动储能入市,以及极快速FCAS等新品种推出,辅助服务交易金额从2016年的1.52亿澳元骤升至2021年的4.74澳元。然而,原有信用管理框架主要针对现货交易,导致辅助交易处于监管盲区。

2024年,AEMO正式将辅助服务交易纳入MCL计算范围。此举拓展了风险覆盖维度,使得储能在内的新型参与者能得到更公平、全面的信用风险评估,从而整体提升了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备性与前瞻性。


2.3 动态监控机制


在日常运行中,AEMO会动态监控参与者的交易限额。该指标等于其提供的信用支持减去审慎保证金(PM),反映了参与主体实际可用信用额度的操作红线


参与主体须保障未结清的账单金额不超过交易限额。若交易限额不能覆盖未结清的账单金额,AEMO会向参与主体发出“追缴通知”。市场主体必须在收到通知后的次日11点前,通过补缴保证金、发起重分配或组合搭配进行补救。若未能及时补救,则构成违约情形之一,AEMO向市场主体发出“违约通知”,要求其在收到通知后的次日下午1点前)补救。若在最后期限内仍无法补足担保,AEMO有权限制其市场交易活动。


当市场参与者到期无法支付构成违约时,AEMO同样发出“违约通知”,要求在最后期限(发出通知后的次日下午1点前)补救,缴纳欠款,否则将调用其提供的信用支持进行支付。信用支持不足以覆盖违约金额时,资金缺口由当期所有从AEMO获得收入的参与主体按比例分摊,优先确保内部结算稳定;同时AEMO向该违约主体发起法律诉讼,追讨损失。追回资金可用于补偿因此受到收入损失的市场主体。


  • 最新改革动态:账单结算周期缩短


随着智能电表推广,电表读数效率显著提升,无需预留长周期核验数据。因此,2024年AEMC发布新规,宣布自2026年8月起缩短账单结算周期。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敞口期也随之缩短,亟需调整。


2025年,AEMO公开征求意见,拟将OSL的时间窗口将从35天调整为21天。据AEMO分析,结算周期缩短可减少1.4亿至2.8亿澳元的信用支持,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运营资金,降低小型零售商的财务负担,进而促进市场竞争。此外,AEMO就过渡期安排,以及分时段计算波动从而反映负电价对信用风险影响等关键内容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决议和修改程序拟于2025年11月中旬公布。


纵观NEM信用风险管理改革,其核心旋律清晰可辨:在筑牢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减轻市场主体的财务负担,不懈追求更高的市场效率。在此框架下,下一篇将进一步为读者深入剖析重分配机制如何作为连接现货与电力金融市场的核心桥梁,发挥现金流调节器的作用,为市场主体优化现金流、提升资金运营韧性和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往期推荐】



结尾.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