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660个字,阅读约需5分钟
作者:清能互联 咨询部
当屋顶光伏遍地开花,巨型风场星罗棋布,家用电池日益普及,传统电力市场在新能源革命浪潮中经受新的挑战:波动性加剧、灵活性需求激增,海量分布式资源亟待整合……如何驾驭这场深刻变革?NEM破题之道是引入“新玩法”和“新面孔”,重塑电力市场生态。
一、价值重塑:NEM在多时间尺度下的体系演进
面对能源转型的系统性挑战,澳洲NEM启动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演进式”改革,最终形成了一个在多时间尺度上协同运作的精密市场框架:容量投资计划(CIS)保障长期容量充裕,合约市场平抑电价波动,非市场辅助服务提供长期运行支撑,而批发市场则在实时维度发现价格信号、管理阻塞并维护系统运行安全。
图1 NEM市场框架
这场演进的脉络可清晰地归结为三大层面:
改革首先落子在现货市场。2021年正式实施的“5分钟结算”机制,以更高的时间分辨率,为电力的瞬时价值提供了更精准的“标尺”。在此基础上,AEMC创新性地引入综合资源提供商(IRP)这一新的市场身份,并为其量身打造了基于双向单元(BDU)的交易机制。这套组合拳打通了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灵活资源参与市场的制度瓶颈,使它们独特的双向互动价值首次被市场清晰捕捉并准确计价。
随着传统同步机组陆续退出,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NEM改革迅速跟进,对辅助服务市场进行了体系化升级:2023年引入“极快速应急频率调节”,激励电池储能等新型资源贡献其毫秒级快速响应能力;2025年进一步实施“按绩效付费”的调频市场结算分摊机制,将补偿与分摊逻辑从“为容量”转向“按影响”,从而精准激励高质量稳定服务,加固系统安全。
更深层次的变革是为长期容量建立保障。为应对煤电加速退出、市场收益低迷可能引发的容量短缺,澳洲于2023年启动容量投资计划(CIS)。该机制的核心在于为新能源及其配套储能、低碳调节资源等新生主体提供长期收益保障,稳定投资预期,从而引导社会资本持续流向构建零碳电力系统所需的新型资产。
二、生态重构: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分化与功能融合
为适应新能源、储能、可调节符合等特性迥异资源入市交易,NEM将市场参与者的生态进行了重构:优化存量,即升级传统发电商与零售商的角色;引入增量,即设立需求响应服务商(DRSP)和IRP两大创新主体。
图2 NEM主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这场生态重构的路径,同样可以清晰地归结为两个层面:
为应对新能源革命带来的系统性挑战,NEM并未颠覆原有主体分类,而是通过精巧的机制设计,引导传统市场主体进行功能升级与角色进化,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适应性与韧性。
2.1.1 发电商(Generator):调度模式的全面适配
为高效管理不同技术特性、不同规模的发电单元,NEM构建了创新的三类调度体系,为传统刚性可用机组与新能源不确定性之间架设起“动态缓冲桥梁”。
发电商调度模式分类表
通过上述精细化分类,NEM成功地将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发电资源,无缝融入统一的批发市场框架。
2.1.2 市场用户(Market Customer):从被动消费者到主动参与者的演进
传统批发市场用户主要包括代表终端用户的电力零售商(Retailers)和直接购电的大型用户。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普及,零售商正从单纯售电转向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如能效管理、DER 聚合),以增强用户粘性;并通过 IRP 将可控负荷注册为市场调度负荷(Scheduled Load)或市场调度的双向单元(Scheduled Bidirectional Unit),发挥其灵活调节潜力。
2.1.3 重分配商(Reallocator):市场波动的金融“稳定器”
在波动性加剧的现货市场中,金融风险管理是维系稳定的基石。重分配商虽不参与物理电力流程,却通过执行重分配交易,依据双边合同等金融安排在参与者之间重新划拨现货结算金额,确保金融对冲高效透明,帮助市场参与者稳健应对价格风险。
2.2 增量创新:新兴主体的精准赋能与价值协同
仅靠存量转型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灵活性资源入市交易需求。为此,NEM引入了两类全新的市场主体对其进行精准赋能。
2.2.1 需求响应服务商(DRSP):用户侧价值的专业“唤醒师”
为了充分挖掘用户侧调节潜力,2020年NEM开始实施需求响应机制(DRM)并引入需求响应服务商(DRSP)。DRSP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类别,专业整合储能、分布式光伏及可调度负荷,形成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资源聚合体,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电能量交易和辅助服务,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动态支撑。DRSP通过注册批发需求响应单元(WDRU)和辅助服务单元(ASU)来参与市场。其核心特征如下:
2.2.2 综合资源提供商(IRP):一体化管理的灵活性“多面手”
为优化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市场参与,AEMC在2021年12月发布的最终规则,决定引入革命性的综合资源提供商(IRP)类别,同时引入双向单元(BDU)的模式替代传统储能类资源“发电+负荷”双注册模式,其核心是实现发电、负荷及双向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根据聚合资源的不同,IRP分为以下四类:
IRP分类表
如今,NEM批发市场呈现出一个由超过600家主体构成的、新旧共存、功能互补的繁荣生态。在这个生态中,传统的发电商(237家)与市场用户(115家)正通过功能升级不断拓展其角色边界;而新引入的综合资源提供商(78家)与需求响应服务商(15家)则作为专业力量,精准地填补了市场的灵活性缺口。这种精心设计的参与者矩阵,正是NEM能够高效整合海量灵活性资源、为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奠定稳固根基的关键所在。
有了合适的参与者,还需要高效的交易机制。下一篇,我们将聚焦NEM的核心引擎——现货市场,看它如何通过机制升级,精准解锁各类资源的价值,最终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清洁的运行目标。